CRS來了,中國2017年9月開始
從2017年1月1日起,全球性的“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CRS)登陸香港,此舉意味著內地人在港購買的所有股票、樓房、保單等信息將完全被披露。1月9日,有港媒報道,各家香港金融機構已開始收集客戶資料交予香港稅務局。保誠及富通保險除了要求新的境外客在投保前需要提交稅務資料,連舊有境外客戶只要保單現有價值超過800及600萬或以上港元,客戶資料也要呈交香港稅務局,但具體實施日期未定。
CRS履行在即,海外持有資產的中國人如何應對?不得不承認,無論是TIEA、ATIEA 和FATCA, 還是最近開始實施的CRS,如果沒有當今世界的信息數字化,所有這些反避稅協定都很難真正貫徹實施。從最早的TIEA開始,全球最大的幾個國家或集團在政治、經濟和金融領域影響已經在反避稅方面達成共識,因為這是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好事,既然意愿明確,剩下的就是技術問題了,而數字化的運用則鏟平了所有的技術障礙。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一個政府的稅務機構無論是像美國的IRS一樣私有化運營,還是像中國的稅務局是由國家財政支持運營,都有成本問題,必然要考慮多收1萬美金的稅,要多付出多少成本的問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問題)。但數字化網絡化極大的降低了成本,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然后有目標地將部分“大戶”篩選出來,必然獲得稅收上的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