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意大利《24小時太陽報》消息,意大利奢侈品集團Giorgio Armani SpA 喬治·阿瑪尼(拓展選址信息)集團上周已經向意大利稅務局支付2.7億歐元以和解稅務調查,這則消息已經得到Giorgio Armani SpA 發言人的證實。
意大利稅務局的調查與Giorgio Armani SpA 喬治·阿瑪尼集團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有關。盡管這三家公司已經在2009年將稅務登記地遷回意大利,意大利稅務局認為上述公司在2002年至2009年期間的收入所得也必須在意大利繳稅。
過去兩年意大利稅務局對國內企業逃稅的打擊力度前所未有,針對的正是Giorgio Armani SpA 等奢侈品集團這種通過離岸公司避稅的做法,多數目前已經被意大利當局定性為逃稅行為,接受制裁和處罰。
據Bank of Italy 意大利銀行透露,意大利企業未申報的稅收額高達2000億歐元,雖然不能完全解決意大利經濟衰退后的20000億歐元債務問題,但是10%幫助已非常不錯。
米蘭律師事務所Studio Legale Associato con Withers LLP 負責企業商務和稅務的合伙人Luigi Macioce 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之所以意大利稅務局先向時尚集團“下手”是奢侈品集團很容易被定性為國際公司。
除了Giorgio Armani SpA 外,過去兩年涉及逃稅的還包括國內兩大眼鏡制造巨頭Luxottica Group SpA (LUX.MI) 陸遜梯卡及Safilo Group SpA (SFL.MI) 霞飛諾、Dolce & Gabbana 杜嘉班納集團、Bulgari SpA 寶格麗、Prada SpA (HK:1913) 普拉達、以及Valentino Fashion Group 的前持有人Matteo Marzotto 家族,其中除Dolce & Gabbana 杜嘉班納表示不惜耗費大量資源曠日持久地與政府對簿公堂外,其他集團及涉案人員均表示和解并支付幾千萬歐元至幾億歐元不等的和解金。
]]>以美國的蘋果公司為例,該公司的控股公司和子公司結構之間的復雜關系讓人云里霧里、眼花繚亂。
蘋果電腦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ltd)是一家總部在愛爾蘭的制造商;蘋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inc,ltd)也是一家設在愛爾蘭的公司,擁有蘋果電腦有限公司。蘋果荷蘭私營有限公司(apple netherlands BV)是一家離岸投資公司;而蘋果電腦銷售公司(apple computer sales corp)是一家設在美屬維爾京群島的公司,主要負責海外市場的銷售,另外還有蘋果開曼財務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cayman financial ltd).
蘋果電腦是在新加坡生產,開曼財務有限公司將每臺電腦以200美元的賬面價格支付給新加坡子公司,開曼財務公司再將新加坡生產的電腦以每臺900美元的價格賣給蘋果美國公司,然后,蘋果美國公司又以每臺1000美元價格賣給經銷商。盡管表面上每臺電腦似乎在蘋果不同的子公司之間轉了一大圈,而事實是,所有這些只不過是賬面上的處理,而經銷商提貨地點依舊是電腦的生產地新加坡。
但一圈轉下來,通過轉移價格方式,價格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每臺電腦成本被抬高,這樣一來,蘋果公司在美國每賣出去一臺電腦只有100美元的利潤須上稅,另外700美元的利潤在開曼群島規避了稅收,由于在新加坡的外國公司可以享受免稅,這給蘋果公司帶來了極大的稅務節省。
谷歌公司是如何避稅的
擁有著全球最大搜索引擎的谷歌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有著杰出的表現,在規模、效益,特別是成本控制方面令對手不寒而栗。根據美國稅法,美國公司的海外利潤要繳納25%-35%的稅,而谷歌每年支付的稅率只有2.4%,谷歌是如何實現如此低的有效稅率呢?
答案很簡單,谷歌采用的就是轉移價格這個避稅高招,即注冊不同的離岸公司作為子公司,然后利用這些不同的子公司之間倒賬,將收入轉到低稅率的避稅天堂,將支出轉到高稅收的國家和地區。
谷歌公司所售出的并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知識產權的使用。谷歌公司正是利用了知識產權難以定價,也沒有統一的計稅公式可以套用這一點,借助不同國家的稅收差異達到省稅的目的。
盡管根據美國稅法,子公司必須為知識產權支付公平價格,但對于高科技公司新產品定價卻沒有合適的標準。對于科技公司來說,母公司為了少繳稅,愿意把價格壓得越低越好。
谷歌選擇的是愛爾蘭和百慕大作為調節稅收的據點。自20世紀60年代起,愛爾蘭就追求利用低稅率吸引跨國公司,允許利用愛爾蘭轉移收入,支付很少的稅。
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積累利潤,然后,輕松的將利潤匯至百慕大,一旦跨國公司的非美國利潤進入百慕大,美國監管當局就很難跟蹤了。根據愛爾蘭法律,在哪里設立的子公司不需要上報任何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在內的財務信息。
具體來說,谷歌公司將在美國開發的知識產權和在歐洲、非洲和中東的特許權賣給總部位于百慕大的愛爾蘭子公司——谷歌愛爾蘭控股公司。這些知識產權繼而被轉讓給谷歌愛爾蘭控股公司旗下的都柏林業務部——谷歌愛爾蘭公司。一家子公司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其支出降低了愛爾蘭應付稅,另一家在避稅天堂百慕大收取授權費,規避愛爾蘭的稅。谷歌的這個利用兩家愛爾蘭子公司避稅的妙招被稱為“雙層愛爾蘭漢堡”。
歐洲、中東或非洲購買谷歌搜索廣告后,將錢匯到谷歌愛爾蘭公司,愛爾蘭的公司稅為12.5%,這個稅率已經比美國低了一半,但是谷歌還是設法免掉,也就是把收入做成不在愛爾蘭產生的。
谷歌為了轉移收入,在愛爾蘭注冊了兩家公司,一家是谷歌愛爾蘭控股公司,其管理中心在百慕大。該公司在得到谷歌授權后可以使用谷歌知識產權產品。另外一家是控股公司旗下的一個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谷歌愛爾蘭有限公司,辦公地點在都柏林,有2000名員工,責任向全球銷售谷歌網絡廣告,創造的利潤占公司海外總利潤的88%,其中大部分流向避稅天堂百慕大。
由于愛爾蘭稅法在預扣稅方面的豁免只正對歐盟成員國公司,而谷歌不是歐盟成員公司,為了避開愛爾蘭的預扣稅,谷歌都柏林公司的付款不是直接到百慕大,而是繞道荷蘭沒有員工的空殼公司。而錢一到稅法寬松的荷蘭,荷蘭空殼公司將把約99.8%的特許權使用費轉到百慕大。
由于荷蘭夾在愛爾蘭和百慕大中間,因此,這種做法有“荷蘭三明治”之稱。經過這樣一個流程,谷歌的稅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
其結果是,谷歌在三年時間內節約了31億美元的應付稅款,該公司利潤提高了26%,而所有一切都是法律允許的。
雙層愛爾蘭漢堡在擁有知識產權的公司中非常流行,全球數百家跨國公司都在使用,大多數IT公司也是如此,微軟、思科、facebook都采用了相同的模式!
相關問答:
]]>在蘋果CEO蒂姆·庫克即將出席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前夕,該委員會公布了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蘋果的避稅手段。
這份報告稱:“蘋果是美國成功的典范。現在,蘋果公司的離岸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有價證券的價值超過1020億美元。蘋果公司高官告訴小組委員會,除非有一個更好的環境,比如較低的公司稅以及簡化稅法,否則公司無意將這些資金運回美國。”
隨著蘋果的成功,公司的現金盈利達到1450億美元,其中1000億美元放在美國以外。為了讓這些資金回國,蘋果面臨35%的企業稅率。
報告還指出,為了避稅,蘋果在不同的國家設置了公司結構。蘋果附屬公司之一的蘋果運營國際在過去5年沒有納稅,2009年至2012年,該公司的盈利達296億美元。
蘋果將在周二出席聽證會,蘋果將闡述自己的納稅主張,蘋果聲稱,自己去年是美國最大的納稅者,納稅額接近60億美元。
蘋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去年,美國財政部每獲得40美元的稅收,就有我們1美元的納稅。”
該委員會不光在調查蘋果,去年9月,微軟和惠普也被該機構質詢。周二,庫克,公司首席財務官Oppenheimer以及蘋果專門負責納稅的官員Phillip Bullock將出席聽證會。
]]>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 在荷蘭的一家子公司于11月21日披露,公司在2011年把98億美元的營收轉至位于百慕大群島的一家空殼公司,較三年前增長了近一倍。通過這種做法,谷歌在全球避免了大約20億美元的所得稅。
因為百慕大群島不存在企業所得稅,通過將海外子公司的利潤合法地匯入到該地區,谷歌把公司整體所得稅削減了近一半。谷歌在2011年轉移至百慕大群島的營收,相當于該公司稅前總利潤的80%。
谷歌營收轉至百慕大群島從而避免所得稅的做法,相信很快會引起整個歐洲甚至美國展開調查。法國、英國、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的政府正在積極調查谷歌的避稅問題,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阻止企業避稅而增加政府在低迷經濟環境中的稅收。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在上周建議,成員國應建立避稅天堂黑名單,并引入“反濫用”條例。歐盟稅務專員阿吉達斯·賽梅塔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表示,偷稅漏稅行為每年造成歐盟1萬億歐元的稅收損失,是“可恥的”,和“對基本公平原則的侮辱”。
深陷尷尬
英國稅務研究機構Tax Research LLP會計師兼主管理查德·墨菲稱,“谷歌和其它跨國公司的繳稅戰略,令整個歐洲的政府深陷尷尬之中。英國當前對此問題的看法更為深刻,整個歐洲的其它國家也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它是我們的,還是它們的。人們認識到,如果谷歌不納稅,其他人就必須納稅,或者就是服務被縮減。”
谷歌在聲明表示,該公司一直在遵守各國的稅收規定,谷歌在歐洲各個國家的投資幫助了駐在國經濟的發展。谷歌稱,“我們在英國聘用了超過2000名員工,幫助數十萬企業在網絡上進行發展,并投入數百萬美元在東倫敦支持新技術業務。”
事實上,彭博社早在2010年就報道稱,在過去的三年中,谷歌將大部分海外利潤通過愛爾蘭和荷蘭轉移到百慕大,從而避稅31億美元。谷歌此前發布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去年海外獲取利潤的稅率僅為3.2%,而該公司主要的海外營收卻來自于企業所得稅普遍在26%至34%的歐洲國家。
海外稅款
在上月英國下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中,谷歌、亞馬遜和星巴克的高管被迫解釋了公司為何不在英國繳納更多稅款的緣由。根據谷歌提交的文件顯示,英國是該公司第二大市場,去年的營收達到了41億美元,占據谷歌總營收的大約11%。不過谷歌在英國僅僅支付了600萬英鎊的所得稅。
谷歌中北歐業務副總裁馬特·布里廷在該聽證會中表示,谷歌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地方繳稅,主要是在美國。不過谷歌提交的文件和熟悉該公司納稅計劃的消息人士稱,谷歌還是把一部分在美國通過技術創造的利潤轉移到離岸子公司,從而降低在美納稅金額。谷歌2011年在全球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總額為15億美元。
公平分配
在英國下議院舉行的聽證會結束之后,下議院在上周又發布報告稱,跨國公司并沒有完全繳納應當支付的稅款。下議院同時還批評英國稅務海關總署的不作為行為,稱其“沒有充分采取積極行動,”呼吁該部門在企業避稅問題上“掌握竅門。”不過英國稅務海關總署發言人表示,“該機構確定跨國公司均按照英國的稅法繳納了相應的稅款。”
法國稅收部門今年提議把谷歌的所得稅提高大約13億美元。該部門曾在2011年6月份突檢谷歌法國辦事處,并因檢查拷貝了部分的谷歌計算機文件。谷歌發言人稱,谷歌正在與法國當局進行合作,“回答他們所有有關谷歌法國和谷歌服務的相關問題。”
消息人士稱,從上月開始,意大利稅務警察開始對谷歌進行審計,并在最近搜查了谷歌米蘭辦事處和Facebook駐意大利辦事處。谷歌表示,“公司被審計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我們與意大利當局的緊密合作已有一段時間。迄今為止,意大利當局還沒有向我們要求繳納更多的稅款。”Facebook發言人則表示,該公司正在與意大利稅務部門進行合作,并稱“我們一直依據意大利稅法承擔相應的義務。”
澳大利亞助理財長在上月的演講中曾提到了谷歌的避稅戰略問題。使用離岸公司來避免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做法同樣也引起了美國對稅法進行改革的呼吁。從2009年開始,美國財政部曾反復提議,應當設置措施避免跨國公司繞過稅法,把利潤轉向避稅天堂。不過美國財政部的呼吁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效。
谷歌荷蘭部門去年向百慕大群島轉移營收的總額達到98億美元,較2008年的54億美元增長了81%。谷歌海外營收的增幅與之相當。與此同時,谷歌去年的整體有效企業稅降至21%,低于2008年的28%。這其中還包括了該公司依據美聯邦和州39%的平均稅率所繳納的稅款。
]]>為確保完成今年稅收收入增長預期目標,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通知,明確要防止海外注冊企業進行避稅,并排查假虧損真避稅的跨國企業,加強稅收征管。
嚴查離岸公司身份
反避稅的舉措之一即是加強境外注冊企業的“身份”認定。對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認定為其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要求其承擔全面納稅義務,就其來源于我國境內外的全部所得納稅。
一直以來,“到諸如英屬維爾京群島(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之類的避稅小島上注冊一個離岸公司”,是企業慣常使用的避稅方法。根據2006年商務部公布的“260多家上市離岸公司”的數據,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推測,目前我國應該有不到300家企業設立了離岸公司并實現海外上市,而離岸公司的整體數量,他估計有20萬-30萬家。
通知指出,要加強境外上市企業認定為中國居民企業的管理,防止利用海外注冊企業進行避稅。今年4月,國稅總局發布的國稅發[2009]82號文規定,對于符合相關條件的境外中資企業,應判定其為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居民企業,并實施相應的稅收管理。國稅總局的通知再次重申了這一要求。
對非居民企業(承擔有限納稅義務,一般只就其來源于我國境內的所得納稅)轉讓境內股權交易的,通知強調,要及時收集交易信息,掌握交易的經濟實質,識別和防范非居民企業實施的濫用組織形式、濫用避稅地、濫用稅收協定的避稅行為,防止稅收收入流失。
據介紹,國稅總局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非居民企業稅收專項檢查。對非居民企業承包重點工程項目、境內企業向非居民企業派發股息、分配利潤、支付利息以及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等進行調查,發現問題要依法及時追繳稅款。
加強跨國公司納稅監管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防止跨國企業將境外企業的經營虧損轉移至境內關聯企業,國稅總局也同時強調,要加強對跨國公司的納稅監管。
國稅總局表示,要強化對跨境關聯交易監控,重點監控在中國境內承擔單一生產、分銷或合約研發等有限功能和風險的企業,重點調查長期虧損、微利卻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的企業。
國家統計局2007年完成的一份關于外資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所調查的虧損外商投資企業中,約2/3為非正常虧損,這些企業通過轉讓定價避稅給我國造成的稅款損失達300億元。
據悉,1998年以來,我國每年都有200多家外資企業被采取反避稅立案審查,其中有近半企業被要求補征稅款。金融危機以來,許多跨國企業經營狀況不佳,這也增強了其在中國避稅的動機。
其中,各個行業也有不同的操作手法。對此,通知指出,對制藥行業,要重點關注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等內容;對飯店連鎖行業,重點審查四星級以上連鎖集團向國外母公司支付服務費、管理費等關聯交易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針對高速公路建設融資領域的避稅行為,要嚴查外方利用其境內子公司以高速公路收益權為抵押在我國貸款,再以貸款作為投入,獲得高速公路收益權而沒有體現獨立交易原則的關聯交易,確保中國境內子公司所獲取的利潤與其所承擔的功能風險相匹配。
審核房地產開發成本
通知明確提出,要加強房地產業稅收管理,重點對房地產開發成本費用進行審核。
稅務總局在通知中強調,要根據項目開發經營鏈條,將土地儲備、土地一級開發、土地供應、取得土地使用權、勘探、設計、開工、監理、售房、保有、物業管理、二手房交易、租賃等所有環節涉稅行為,都納入控管范圍,采集各環節涉稅信息,開展分析比對,加強納稅評估或稽查。
通知指出,要重點對房地產開發成本費用進行審核。對國稅局、地稅局共管的房地產企業,主管稅務機關要定期將所得稅和營業稅申報信息互相通報,加強比對分析,對有疑點的共同開展評估或稽查。
稅務部門還將開展應用房地產評稅技術核定二手房交易計稅價格的試點工作,對納稅人申報的成交價格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按核定的計稅價格征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