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网站在线观看,av在线www,成年人免费看视频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 離岸快車 Thu, 04 Jan 2024 02:20:2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3.8.41 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優點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17/04/hk-29jdv/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17/04/hk-29jdv/#comments Tue, 25 Apr 2017 03:44:28 +0000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p=2600 當公司決定申請上市后,還要選擇在合適的市場上市。 為此,下文載述以香港為上市地的一些優點: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是國際公認的金融中心,業界精英云集,已有眾多中國內地企業及跨國公司在交易所上市集資。

建立國際化運營平臺

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資金流出入不受限制;香港稅率低、基礎設施一流、政府廉潔高效。 在香港上市,有助于內地發行人建立國際化運作平臺,實施“走出去”戰略。

本土市場理論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長期以來是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首選市場。 一些在香港及另一主要海外交易所雙重上市的內地企業,其絕大部分的股份買賣在香港市場進行。 香港的證券市場既達到國際標準,又是內地企業上市的本土市場。

健全的法律體制

香港的法律體制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法制健全。 這為籌集資金的公司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國際會計準則

除《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外,在個別情況下,香港交易所也會接納新申請人采用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及其它會計準則。

完善的監管架構

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力求符合國際標準,對上市發行人提出高水平的披露規定。 我們對企業管治要求嚴格,確保投資者能夠從發行人獲取適時及具透明度的數據,以便評價公司的狀況及前景。

再融資便利

上市6個月之后,上市發行人就可以進行新股融資。

先進的交易、結算及交收措施

香港的證券及銀行業以健全、穩健著稱;交易所擁有先進、完善的交易、結算及交收設施。

文化相同、地理接近

香港與內地往來十分便捷,語言文化基本相同,便于上市發行人與投資者及監管機構溝通。 (摘:hkex)

]]>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17/04/hk-29jdv/feed/ 0
IPO常見八大潛規則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15/11/ipo/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15/11/ipo/#comments Tue, 03 Nov 2015 21:16:14 +0000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p=2185 ipo

相信說起IPO,大部分人都會聯想起坊間傳聞的各種“跑會潛規則”,相關保薦機構和計劃上市的公司,明里暗里派出“駐京公關”四處活動。2004年證監會副處級官員王小石獲刑,正因為他的牽線搭橋,使鳳竹紡織“順利”過會。從當時的庭審情況看,鳳竹紡織為闖關IPO,通過其承銷商東北證券找到王小石,要求后者幫忙向證監會相關人員疏通關系,以促成公司盡快通過審核,完成上市。

姑且不論那時的鳳竹紡織是否真正具備上市的條件,僅從其主動花錢疏通上市進程的行為看,不免讓人猜想,這是個案還是普遍流行的“潛規則”?

走捷徑,是否真能降低上市成本?

蘇寧電器剛上市時,張近東坦言:“對資本市場的運作及結果,我不太懂。”朱新禮則說過,自己對于資本運作還是個小學生。這兩位企業家絕不是謙虛,而是大實話。在資本運作面前,許多從未經歷上市的企業的確還是小學生,規范的公司治理、完善的運行機制、合規合法的財務報表……對于許多準備沖刺上市的企業來說,IPO的游戲規則不啻為一個漫長而痛苦的嬗變過程。然而,為走捷徑、規避上市帶來的。

IPO潛規則一:“抹掉”逃稅劣跡

不少民營企業為了逃避企業所得稅,通常的做法就是隱藏利潤,報給稅務局的“毛利潤”遠遠小于實際毛利潤。比如,企業的實際盈利可能是1500萬元,而報給稅務局的賬卻可能只有300萬元。

但為了上市,就必須滿足一定的盈利條件,比如,中小板上市需要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并且累計實現凈利潤達到3000萬元以上;創業板上市需要滿足“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的條件。

很多的企業不上市的時候隱藏利潤逃稅,等到準備上市的時候再通過調賬體現利潤和補稅。以前證監會也認可企業調賬后的經營業績。但是現在,證監會對大幅度的補稅、調賬不認可了。凡出現此類情況的,一般都要至少經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后,才能提交發行申請,使得企業錯過了上市的好時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逃稅得小便宜卻在關鍵時刻要吃大虧。

IPO潛規則二:上市大躍進

原本上市是一項長期的資本戰略,很多企業卻希望在上市前驚險一躍,迅速吹大業績。

2008年初,一家企業啟動了上市計劃,打算2009年上半年向證監會提交發行上市材料,下半年掛牌上市。為了達到上市業績條件,同時也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這家企業不顧企業實力瘋狂拿訂單,甚至將2009年的訂單、利潤也提前到了2008年。2008年的業績的確比上一年增長了80%,沒想到由于金融危機,新股發行審核自2008年10月后一直暫停,直到2009年7月之后才重啟,而該企業由于各種原因,至今仍未“上會”。

該企業業績過度透支,再加之金融危機雪上加霜,2009年業績預估至少下降一倍,很難符合投資者的期望。這家企業2010年上市的希望仍是渺茫。

IPO潛規則三:套取高額承銷費

承銷費是按融資額的一定比率收取的,融資額越多,承銷費就越高,因此,有的券商為了套取高額的承銷費用,游說企業家,市盈率越高越好,定價越高越好,融資越多越好。

有一家企業,就是在這種短期行為的指導下,IPO時將價格定成了天價。結果,企業上市后,又被游資爆炒了一把,隨后是接連大跌,上市當天入市的投資者悉數被套牢。至今,一年多過去了,股價還沒有復原到當初的發行價。這家企業如果想今后再融資,投資者還敢再買嗎?

上市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應該利用上市所搭建的資本平臺,進行資本運作,包括戰略并購和再融資等。因此,資本運作不是一次性融資行為。不能簡單地將IPO的目標定位于融資金額的最大化。

其實,市盈率并非越高越好,定價并非越高越好,融資并非越多越好。要舍得給投資者一定的折讓,如果能賺10分的錢,賺11分也可以,但是結果你只拿了7分的錢,相信你一定財源滾滾—“李嘉誠經營哲學”在資本市場上同樣適用。

IPO潛規則四:難防“李鬼”律師

2003年,中國證監會和司法部取消律師證券從業資格許可,對律師從事證券業務已沒有從業資格的要求。但實際上,由于證券業務的專業性強,很多律師都承擔不了這一業務。但有一些“李鬼”律師,垂涎企業上市律師業務這塊肥肉,不懂裝懂,欺騙客戶。

筆者曾收到過一封電子郵件,發信人是一位剛剛從事律師業務的律師助理。他說自己的“老板”利用人脈關系剛剛拉了一單企業上市業務,該律師事務所以前根本沒有從事過企業上市業務,大膽的老板硬是把這個業務交給了他,因為他在該所里學歷最高,經濟法專業碩士剛剛畢業,他想請教盡職調查方面的問題。像這樣的律師事務所,即使拿到了上市的單子,怎能保證會做好業務呢?

此外,也有不少律師,利用人脈關系拿到企業上市的單子后,“分包”甚至“轉包”給別的律師事務所,由于實際做業務的人不署名不承擔責任,業務質量難以保障。

IPO潛規則五:關鍵時刻敲“竹杠”

由于沒有牌照限制,任何律師都可以做,因此,律師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甚至到了慘烈的地步。比較保薦人、會計師和律師三家中介機構,律師收費最低,因為律師沒有“特許權價值”。

一單上市業務,目前律師收費百萬以上屬于正常水平。但有的律師“低價傾銷”,以便招攬業務。一旦單子到手,他們往往會找出各種借口讓企業加錢,尤其是企業上市的關鍵時刻,他們“敲竹杠”的本領十分了得。如果企業不加錢,他們要么服務態度不好,要么故意拖延,要么派一些沒有業務水平的律師或律師助理去“磨洋工”……客戶有苦難言,大部分時候只能忍痛挨宰。

IPO潛規則六:財務造假

業績造假是企業上市的第一大忌。證監會對造假的查處和處罰力度也是最大的。

國內首家無繩電話生產企業深圳萬德萊就是前車之鑒。雖然2000年后萬德萊的經營已一落千丈,但董事長還是下定決心冒險上市,2002年向證監會提交了上市申請。同時,一封舉報信披露了萬德萊資信情況惡劣、虛增利潤的劣跡,2002年8月萬德萊無奈撤回了上市申請,結束了其策劃多年的上市之路。2004年,萬德萊破產倒閉。

此外,成都紅光、大慶聯誼等等也都成為業績造假、欺詐上市的典型。成都紅光隱瞞了1996年該公司實際虧損5377萬余元的事實,虛增1996年公司凈利潤5428萬余元,虛報利潤共計10805萬余元。大慶聯誼1994年至1996年的三年會計報表,共虛構利潤16176萬元。如今,這些企業都已經倒下,相關責任人都受到了嚴懲。

IPO潛規則七:上市動機不正

不為股東負責,將上市公司當做提款機—上市之前,許多企業已經暗含“鬼胎”。

曾經的明星企業春都A歷史何等輝煌:自1986年生產出我國第一根西式火腿腸開始,春都就一直跳躍發展,春都火腿腸紅遍中國,市場占有率曾高達70%以上,資產達29個億。春都集團作為春都A上市的獨家發起人,所持有的股份高達62.5%。春都A上市僅3個月,春都集團就提走募股資金1.8億元左右,以后又陸續占用數筆資金,累計高達3.3億元,相當于全部募集資金的80%。春都集團掏空春都A,用于其兼并的十幾家虧損企業,以及新增的醫藥、飲料、木材、制革、酒店、房地產等多個經營項目。據說,春都集團占用春都A的募集資金,簡單到只需要董事長一句話。如今,春都A這家上市公司已經從證券市場上消失了。

某企業家僅控制某上市公司25%的股份,由于控股比率較低,這位企業家通過一系列關聯交易,隱蔽地將上市公司的1個億資金轉移到控股股東那里。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這次金融危機,導致控股股東虧損嚴重,如今已經陷入破產的泥潭。由于上市公司被掏空,上市公司也開始出現了虧損,被戴上了ST的帽子。

他們之所以掏空上市公司的巨額資金,大都是抵擋不住多元化的誘惑,以為巧妙地騰挪,可以掩人耳目去發展那些所謂利潤更高的行業。上市公司的企業家們應該專注于市值管理,補上資本運作的系統理論和常識。

IPO潛規則八:“投資者關系”虛設

不少企業不知道投資者關系為何物,例如一家大型國企上市后,上市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集體放假了一個月,期間股價一直往下掉,沒有人管,沒有人問。正中藥業,這家位于山西的制藥企業2000年7月25日在香港上市。企業上市后,實際控制人無視中小股東的利益,在高位集中拋售股票套現。2001年8月間,減持2650萬股,套現1350萬港元;2002年5~7月,又減持5.2億股,套現1.5億港元,導致股價連連走弱。頻頻套現引起其他股東不滿,他們聯手奪走了正中藥業的控股權。2003年7月25日,正中藥業上市三周年之際,被正式停牌,不久被取消上市地位。投資者關系就是通過信息披露與交流,加強與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增進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和認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實現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企業在上市前,只有一個上帝即消費者;上市后,卻有兩個上帝,一個是消費者,一個是股東(投資者)。但很多企業在上市前的投資者關系培訓僅僅是走過場,上市后對投資者關系的經營僅僅停留在信息披露等淺層次的溝通,企業管理者并未真正將投資者關系當成自己的重要責任。

從各家公司的招股說明書看,即使是規模一般的中小企業,上市發行的費用都高達三五千萬元,這其中究竟幾成是真正支付給券商投行的正常保薦費用,又有幾成是不明不白的“公關”費用?這些賬外人是算不清的,但市場有理由質疑,現行的IPO審核制度中,證監會發行審核部門和發審委委員們存在很多權力尋租的機會。

“中小企業IPO遭遇潛規則上市前兜底千萬賬外費用”:一個不完善的市場經濟,就會滋生各種“潛規則”,中國市場就是如此。從女演員上戲到企業上市,都隨時可能被“潛規則”。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大部分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常常為上市過程中高達一兩千萬的“不能說”的公關費用兜底。據一家光電元器件公司的董事長老李稱,在經過了兩年多的上市籌備之后,終于在今年上半年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回憶起上市的艱辛歷程,老李體會最深的是,當大家知道你要上市發財的時候,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大部分都是說不得的費用,只能由公司董事長個人承擔。老李說,這些說不得的費用最為核心的支出就是財經公關費用,僅這一項就支出了600多萬。據了解,一般上市公司IPO時的財經公關費用從400萬到1000多萬不等。除了財經公關的費用外,為了打通各級政府對擬上市公司的關卡也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現在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只要是需要政府批準的,都需要各路打點,有時候申請個普通的資格,都需要打點幾十萬而且還不一定能辦成。

現在最引起企業反感的就是國家和市政府對中小企業的一些補貼,不找關系打點一下根本到不了企業,業內潛規則是四六開,企業獲得1000萬的政府補貼,有400萬要返回去給相關的審批人員。現在玩得更過,以前是資金下來后再返錢,現在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如果不先打點400萬出去,1000萬補貼就進不來”,老李說,400萬打點的都是敏感人物,不可能在公司走賬。此外,還有長達兩年的時間里,市政府、區政府等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懷、行業協會的調研等,送些禮品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保持財務報表的規范,有些也走不了賬,雖然單筆金額不是太大但長期下來費用也不小。在上市之后老李才明白,“有些企業上市失敗兩次了還要沖擊上市,他們老板實際上是被上市綁架了啊。”(完)

]]>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15/11/ipo/feed/ 0
上市不能承受之輕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09/07/f3d44ipo/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09/07/f3d44ipo/#comments Tue, 28 Jul 2009 03:01:48 +0000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p=454 知道在通往IPO的最后一公里處,你還要面對什么嗎?這是新聞報道?不,人物均為虛構;這是小說?不,情節真實存在

那是6月的一天,香港聯交所內一片沸騰。44歲的X公司董事長王誠天終于完成了他苦苦求索多年的IPO,只見X公司高層和承銷商團隊熱烈相擁,投行們也異常激動,在掛牌當晚的慶功宴上,參與項目最久的A投行、B證券團隊甚至相擁而泣。

這幾乎是一次完美的成功,近100億港元的募集資金,在全球資本市場蕭條背景之下,這簡直不可想?像。

作為此次IPO的操盤手,X公司總裁陸浩卻一臉平靜。在華麗的燈光之下,這個一手策劃X上市的男人,淡然地看著大廳里所有人的歡喜情景,恍如置身事外。他有些麻木了。在籌備上市的六年里,他和這些人肩并肩在一個戰壕里,也曾經與他們同室操戈,他們有時候是盟友,因為他們的目標一致——X上市;有時候他們又像是敵人,在投行等中介機構不斷威脅X出讓更多利益時,陸浩感覺到自己就像是案板上的魚。不過他是一條精明的魚,他目睹了他們的虛偽與欺騙,看穿了他們在利益面前脆弱的道德底線。

在晚宴快要結束時,面對過來頻頻敬酒的投行,陸浩笑言:“哈,其實我知道你們現在最想的,可能就是上來干掉我了。”這句半真半假的笑話讓幾個投行大佬的臉半青半白。

陸浩現在掛在嘴上的話是,“哦,請不要跟我談投行”,如果你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他會刻薄地再補上一句,“他們沒有任何道德可言”。

求求你“非誠勿擾”

2007年11月,陸浩來到X的時候,X已經因上市折騰了整整6年。據說,有一次他們曾經非常“接近”上市,X董事長已經無數次到香港開會,為紅籌上市做準備的BVI與香港控股公司都已經設好了,也選定了B證券與A投行兩家機構作為承銷商,但是上市方案仍然充滿了神秘色彩——始終沒有確定下來。4年間,X公司外聘的審計人員因為長期養尊處優已經胖了不少。

青年才俊陸浩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此前主持了業界極具影響力的幾單IPO,曾經與全球幾大投行頻繁交手。但對于經驗豐富的他來說,這種情況還真是頭一回遇到。

“4年了,審計還沒開始,拿什么跟投資者談,談判的基礎都不存在。”陸浩暗罵道。他到現在也沒有弄明白,為什么當時有那么多投行、律師、審計,用了三年半的時間,最后連個方案也沒定下來。這三年半他們到底在干些什么呢?

不去理會這些了。陸浩決定排除萬難先開始進行審計。審計開始后,他飛往香港,和投行大佬們商議當時的幾個方案雛形。投行初步提交的方案是傳統的紅籌上市方式:企業在海外設立一家殼公司,用換股收購的方式將境內企業的資產注入殼公司,私募基金注資殼公司后收購其股份,從而間接持有境內公司股權。殼公司在海外市場上市,私募基金退出,即萬事大吉。但是,因為擔心這個方案可能會觸及《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簡稱“十號文”)的紅線,因此,該方案仍然在漫長的討論中。

“為什么不用更直接的方式呢?把中方和外方的股權一塊轉到上市公司去,這樣不是更快嗎?有什么弊端嗎?”陸浩問A投行的律師王小帥。王小帥如實回答:“也是可以的,但因為我是代表投行的,投行提的那個方案,當然我也只能跟著那樣說了。”聽聞這個答案,“憤青”陸浩一時間無語。

“好,既然沒問題,那就這么辦。”陸浩決定還是趁早忘掉投行,自己獨自來做這個決定。

沒有了投行兄弟的幫忙,上市方案在3個星期后毫無懸念地確定下來了。有興趣的同志可以拿放大鏡仔細看一下:董事長王誠天個人100%控股某BVI公司英屬維爾京群島,一種離岸公司),但BVI在香港上市暫不可以,就再設立一個開曼公司,這個開曼公司就是上市主體。上市主體下面再設一個BVI公司,這是純項目公司了。考慮到新稅法實施后分紅要交稅,在BVI公司之下再設一個香港公司,這樣稅能減到5%。X集團是中外合資企業,外資占40%,中資占60%。接下來,這個香港公司收購中外全部股權。這樣,這個架構就搭建好了。

之所以投行沒有這么做的原因,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個架構的搭建和股權轉讓是不用現金的,因為付款期有一定期限。于是,陸浩簽了股權協議并報到東方省外經貿廳,外經貿廳批準以后到工商局辦執照。與此同時,審計工作按計劃推進,按陸浩的預計等真正跟投資者談的時候,X公司3年的審計報告就出來了。

不過,雖然外資公司的40%股權可以通過換股方式進行,但是,境內公司所占的60%股權是需要真金白銀來買的。因為采用換股方式,還需要到東方省商務部門去批,非常麻煩。因此,他需要引進投資者來購買這60%的股權,約20億元人民幣。

山重水復疑無路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知道金融危機一來,全球的投資者都捂緊了他們的錢袋子。

2008年3?4月份,多數投資者基本上已經呆在家里不見人。當時貝爾斯登破產的傳聞已經鋪天蓋地,資本市場已然人心惶惶,更重要的是,之前4年的籌備工作真是沒有白做,X公司這個IPO項目已經在資本市場上被傳爛了。大家都知道,一個公司天天說上市,說了4年還是上不了,說明了什么呢?當時所有的大型金融投資機構,幾乎沒有沒去過X公司的,一傳十,十傳百,投資者已經基本上對X公司感到厭惡了。

這可不是能夠嚇倒“憤青”陸浩的局面,有條件要找投資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找到投資人。陸同學握緊拳頭,暗暗發誓。隨后陸同學拿了一張紙,一家家列上有可能會花這么一筆錢的公司。

“新加坡富亞投資公司比較有錢,一會兒要投資瑞銀,一會兒要買花旗的韓國總部大樓。”那時候亞洲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還不大,陸浩決定把談判重點放在新加坡。他削尖了腦袋找到了幾家新加坡投資公司。雖然后者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聘請了律師、會計師做了詳細的審計和盡職調查,但看起來等到最后決定,仍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多留了一個心眼的陸浩在這段時間里又接觸了二十多家投資者,雷曼兄弟、KKR、貝恩、摩根等這些如雷貫耳的投資者都與陸浩展開了談判,但結果是一致的:估值太低了。“簡直是攔路搶劫啊。”憤青陸浩再次抑制不住地憤怒了。尤其是某家霸王基金,要簽獨家合同,權衡利弊后,陸浩最終拒絕了。一位懂行的人悄悄告訴陸浩:“寧可不做,也不能簽這種合同,往往他們到后來根本不會實現他們的承諾,他們的目的很明顯,占著你,毀了你,也不能讓這塊肥肉落到別人嘴里。”這樣又折騰了3個多月,眼看到了年中,市場的悲觀情緒越來越濃,陸浩已經做好了放棄的準備。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有人把C私募基金推薦給了絕望的陸浩,因為沒有聽說過這個機構,陸浩根本沒放在心上。轉機往往發生在不經意間。這個專攻中小型企業投資項目的歐洲岳川投資公司非常果斷地決定投資X公司,而且后續的談判出奇的順利,陸浩開出的條件基本上都通過了,談了一個月就拿到了錢。苦盡甘來的陸浩后來總結說,以后找私募就得找像岳川這種純私募背景的,“有投行背景的太麻煩”。

有了投資者,陸浩立刻向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提出了上市的初步申請。陸浩的經驗是因為具體的上市時間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為了減少各種突發因素干擾,遞交申請越早越好。一般來說,從遞交申請到審批合格需要70?90天左右的時間,這期間企業可以自己控制進度,如果急于上市,就在答復聯交所提問時快一些,如果等待時機,就可以慢一點。因為當時市場環境不好,陸浩決定在接受采訪的時間上慢一點,因此半年之后,X公司按照陸浩的計劃通過了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審批。

激戰投行

除了瑣碎的工作,陸浩付出精力最多的就是應付投行之間的爾虞我詐。

2008年,陸浩又引進了知名投行D公司作為承銷商,A投行和B證券立即表示出異議。顯然誰都不愿意有人來分這杯羹。憤怒的A投行開始采取暗示、明示的方式表示抗議,在感覺無效后,干脆采取了“曲線救國”策略,于是乎,一時間滿市場都知道陸浩人品有問題,貪污、腐敗、好色等能戴上的帽子都戴到了陸浩聰明的腦袋上。因為獲得了董事長的極度信任,精明的陸浩一邊穩住軍心,一邊裝作毫不在意。最重要的是X公司的上市不會被一兩家公司獨攬,分散開來對自己控制局面來說極有好處。

但后加入的D投行并不滿足于自己目前獲得的利益,D公司主席王總干脆直接威脅陸浩說,“我們所占的份額太小了,這活兒我們可沒法干了,我們不做了。”陸浩表面上不動聲色,暗暗卻直接將電話打到了D公司的董事長那里,“你們是打算放棄我們的項目嗎?”“啊?”D董事長顯然一頭霧水,“怎么可能,誰說的?”陸浩暗自得意,于是笑答,“聽王總說的啊,您不知道嗎?”電話那邊陸浩能感覺到對方臉上堆滿的笑,“沒有的事,這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我們怎么能不做。”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可想而知。D公司董事長一封郵件發到了王的郵箱中:“你他媽是怎么搞的?在外面胡說八道。這個項目要好好做。無論如何也得趕快把X公司給我伺候舒服了,……”鑒于D董事長盛怒之下口不擇言,此處我們刪去若干字。這封郵件輾轉傳到了陸浩這里。世道艱難,為一單生意投行大佬們竟然如此惡語相向,陸浩也不禁大發感慨。

但接下來王總的反應,又讓陸浩吃了一驚。他說:“我這個手機真的沒法用了,居然會自己自動發短信說什么我們不做了,我們怎么會呢?”

就在陸浩剛要向王總流露出一點同情心時,后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迅速發現自己其實內心還是太脆弱了。

在越來越接近上市時,A投行和B證券內部開始策略性地展開人事斗爭。A投行要開除一位一直做X項目的員工。那位員工雖然功勞不那么巨大,但幾年來兢兢業業,是參與項目最老的員工之一。陸浩實在有點看不過去,于是仗義執言,“你們也不著急非要這兩個月把他辭掉吧,他一直在做這個項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等做完再說吧。”不過,這句話并沒有起到一點作用。

人事斗爭的真正驅動力是利益,投行看起來風光,其實危機之下競爭更加激烈,做一個項目大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其間完成輔導一個公司上市,可以獲得公司融資額的1.5%?3%不等的傭金,其中70%為凈利潤。在公司拿到的凈利潤中又有8%?12%提成給負責項目的個人。為了分到更多的利益,一些投行會出現臨時開除項目組員工的事情。尤其在這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年份,找到一個好項目不容易,面對如此豐厚的利潤,自相殘殺也就并不稀奇了。

在這一幕幕大戲、小戲錯落上演時,X公司的上市之路依然有條不紊,聆訊通過后,陸浩開始發動一切雷達尋找路演的最佳時機。這是一個老獵手最重要的工作,要知道,機會可是稍縱即逝。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最后幫助陸浩下了一個判斷,5月份開始路?演。

路演之前,三家承銷商竭盡全力表示自己的承銷能力最強,每家都信誓旦旦地說他們可以賣到最多。老江湖陸浩將信將疑,在最后確定承銷額度時,A投行主席明確表態,“啊,當時競爭壓力太大,我們說出了比較大的銷售數目,那是為了應對當時的情況,現在形勢變了,我當時說的那些都不算數。”陸浩在對方理直氣壯的姿態之下一時間再次無語。

路演依然要繼續。陸浩此前在2007年操作過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路演,當時情形一片大好,路演根本是一種形式,見投資者少說一句多說一句無所謂。但現在不一樣了,市場不好,投資者十分挑剔,路演過程中X公司好比要錢的乞丐。

在半個月里,陸浩率領X上市團隊、B證券、A投行以及D投行成員,口中重復著同樣的演講詞在全球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路演。18天,轉戰3大洲,5個全球最主要的金融城市,從香港到新加坡、倫敦再到波士頓、紐約、愛丁堡,最后殺到中東。

每天上下午各三場投資者見面會,早上、中午、晚上還有餐會,從早上7:30開始,基本上是一小時一次會,一小時見一次投資人。幸好他們沒有崩潰。陸浩最后的體會是,路演就是一體力活兒,身體差的人絕對不行。

(本文根據2009年多家上市公司上市經歷綜合采寫編輯而成,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本文來源:創業家 作者:丁曉磊)

]]>
http://www.ah382d48.cn/journal/2009/07/f3d44ipo/feed/ 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高级感大片| 完美的邻居| 西游记tvb| 好好说话电视剧免费观看完整版40集| 红灯停绿灯行电影观看| 《牵牛花》阅读答案|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宁死不屈电影免费观看| 杏色xs| 廖凡主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变形金刚1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 金珠玛米赞二胡曲简谱| 美女乳| 陈百强电影| 爱情岛论坛.| 我自己说了算作文| 黄视频在线网站| 易烊千玺个人资料简介| 一线生机 电影| 杨紫和肖战演的电视剧是什么| 布袋电影| 一野| 对你上头了| 无耻之徒英文| 美女上厕所| 香港之夜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湖北卫视在线直播| 郭德纲7000字微博原文| 美女出水| 廖亚凡| 李尸朝鲜第三季| 视频一区二| 80后相声新人李丁个人简历| 孙泽源个人简介| 老师好 演员表|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电影善良的妻子| 你们可知道简谱| 晕车喝什么饮料能缓解| 朱莉·安妮| 电影《地狱天堂》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