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去年招行、工行、建行、都陸續在美國開了分行,中資銀行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大家非常關心 中國銀行業境外機構的資本安全,甚至有人建議中國的銀行業應該趁機在國外操作,您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建議? 楊再平:首先我們的銀行走出去是改革開放以來就開始走了,這兩年步伐快一些,我們已經在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60家分支機構和銀行,資產是2670億,大于在華的外資銀行的資產。到目前為止,從總體上來說我們在國外的資產是安全的,不存在有大的不安全的問題,因為到國外是雙重監管,我們有監管,在國外也要接受當地的監管。至于抄底,我認為還要謹慎,一個是總體到沒到底?單個的機構到沒到底?有個信息對稱的問題,你不了解。還有國外的金融環境、法律環境我們不了解,如果貿然抄底的話不太好,要抄底的話要謹慎。 主持人:前年有一本書《世界是平的》很熱銷,它主要講全球化的,隨著對外開放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資銀行到國外去,也有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到中國來。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下,對銀行業的如何有效的監管嗎? 楊再平:《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講的全球化肯定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且這種全球化趨勢有利有弊,我們當然要為我所用,而且躲也躲不開。尤其是金融交易,按一按這個鍵,一秒鐘資金就可能跨國流動,所以這種全球化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利用全球化來為我所用。但是另一方面,全球化有很多復雜的東西,最近又有學者寫了一本書叫《世界是彎的》,也是一本暢銷書,這本書就是說世界是復雜的,有很多東西你看不見,尤其是金融。所以,在這種金融全球化的情況下,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金融監管的跨境合作已經提上日程。 楊再平: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10月還是12月份我們的總書記參加了20國財長會議,討論國際金融體系,討論國際監管,提出了五個方面的47項行動計劃,中間有一項就是加強監管的國際合作,分短期和中期目標。短期目標就是各主要銀行要定期舉行會議,通報一些重大的情況,還有監管機構要通報信息,還要對跨境的危機管理。中期目標是政府之間要有協作的機制,要進行監管方面的協作。當然,從銀行來說早就有這種協作,因為現在銀行的跨境很容易,而且沒有國際間協作的話,就會有國際間的金管套利。你這里金管了,我就不在你這里,我就到其他地方去,用其他的形式。所以有一種離岸機構,到開曼群島去開一個總行,誰也管不著,到處去行騙的情況也不少。所以,在這種世界既是平的也是彎的情況下,對金融體系尤其對銀行業來說,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一定要有國際的監管合作,這應該是一個共識。 楊再平簡介:經濟學博士,現任 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中國銀監會政策法規部巡視員、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市西城區人大代表。曾任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到加拿大做過高級訪問學者,先后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任副處長、處長、副局長、中國銀監會研究局副局長、法規部副主任。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 |